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人员查询| 微博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首页 时政 法制 应急 乡村 艺术 文旅 摄影 教育 公益 健康 宗教 发现 会员 商务 生态 一带一路新闻直播间
发现
    {pboot:list flag='s' len=38 num=7}
  • ·[list:title]
  • {/pboot:list}

父亲的追梦路

时间::2022-11-09来源: 世纪凤凰网

父亲收藏了一摞他曾经获得的奖章和证书,在这些奖章和证书里,他最在意的是那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枚纪念章也很好地诠释了他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把自己最美好、最灿烂的年华奉献给党和人民,无怨无悔的风雨历程,同时收藏在他记忆深处的还有那平凡而又不易的追梦历程。
1944年5月3日,父亲出生在山西省左云县三屯乡甘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这一年正是全国抗战进行到第七个年头,中国人民继续经受战争之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爷爷奶奶一家也不例外,靠给有钱人家打工艰难度日。1949年,曾经那个“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塞北名城左云迎来了解放,左云人民获得了新生,爷爷奶奶一家也分到了5亩田地,由过去寄人篱下、遭人白眼的贫雇农翻身成为贫下中农大家庭中的一员,过上了扬眉吐气的新生活。
当时,全国解放不久,正值百废待兴之时,又逢抗美援朝之期,老百姓的生活仍然比较清贫,爷爷奶奶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靠从牙缝里省下的辛苦钱送八岁的父亲去上学。父亲知道家里的苦衷,除了上学外,会主动到田地里帮着大人干活,12岁的时候就可以干一个成年人的活。父亲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学校,更多是在田间地头,泥巴路上跑来跑去度过的,就这样边读书边劳动的日子持续了八年。也许是听惯了爷爷奶奶念叨共产党的好,懂事的父亲从小就知道,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跟着共产党走,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已是初中生的他就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老百姓服务的梦想,虽然是朦胧的,却是淳朴的、真诚的。
 “命运的窗户”在1960年打开了。三月的一个星期天,正上初二的父亲无意中得到的一个信息,为了早日实现心中那个梦想就自主中断了学业,这是他人生命运中的一个转折点,他的命运因此而改变。这一天,父亲正在田地里干活,在三屯信用社上班的一个亲戚寻到地里告诉他,公社正准备招收一名公务员,机会难得,也许是件好事,不妨去碰碰运气。于是16岁的父亲顾不上穿鞋,也顾不上回家跟爷爷奶奶商量,一路小跑着去了三屯公社。同时来应聘的还有外村的两个小青年。公社办公室主任刘富和公社秘书王保堂负责这次招聘工作,两位干部分别询问了三人各自家庭情况、详细住址、文化程度以及为啥要当公务员之类的问题,然后笑容满面地安顿三个小青年回家等候消息。
父亲回到家后心心念念地等待,他清楚地记得第二天上午,也就是3月16日,村长黄五来家里告诉他,公社来了电话让赶快去一趟。当时公社就位于距甘沟村5里地的三屯堡村,当父亲气喘吁吁地跑进公社大院,刘主任高兴地通知他,“你已被公社录取了,回家安顿一下明天正式来上班,具体工作来了再作安排。”当时他也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优秀,也许是自己的应聘意愿更加强烈一些,也许是比他们幸运一些,才会被录取;同时按捺不住那份喜悦,急切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学校的老师和家中的爷爷奶奶。可是他们并没有随父亲一块儿高兴,反而替他感到惋惜,惋惜这样一颗好苗子将要自毁前程去当那个前途未卜的公务员。可父亲觉得,自己早一日参加工作,就会早一日入党,况且是金子,到那里都会发光的。从此,父亲毅然踏上了追梦之路。
当时公社里的公务员与现在机关公务员称谓虽然相同但职责完全不同,现在的公务员指国家干部,而当时公社公务员如同勤杂工一般干一些琐碎事情,要搞好公社所有办公室的清洁卫生,诸如生火、擦桌、打水、扫地、分发报纸,还要帮助办公室以及公社秘书刻印蜡板、打印抄写文件材料等。办公室刘富主任与父亲谈话时就强调,试用期三个月,干得好就留下来,干的不好就卷铺盖卷走人。“丑话说在前头”,刘主任的话听起来是有点生硬,可也在情理之中,父亲已然记在心上,响亮地回答道“明白”。
父亲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虽然是个公务员,但他拿出了十二分的认真态度,每天天不亮就从炕上爬起来,手脚不闲地忙开了。公社大院里大大小小10多间办公室都要收拾干净,每个房间里都要准备好冷热水,寒冬时节还要把所有火炕和炉子点着烧旺,不能消闲也没有消闲的时候,只有晚上躺在炕上,才会感觉到困和累。这些苦对于一个农村娃来说并不算什么,故没有丝毫埋怨心情还十分愉悦。本来干得十分顺手的父亲却被一项工作给难住了,那天公社秘书张万福起草了一份文件,让他把起草的文件再复写3份。可他从未干过这样的事,也不知道如何去复写,碍着面子又不好意思去问,就照自己理解的方法去做了。他先把张秘书的材料和空白稿纸摞在一起,把复写纸垫在材料和空白稿子中间,照着张秘书的材料一笔一画地描写起来,碰到有勾勾画画的地方也照猫画虎、曲里拐弯地描出来,“复写”完一页之后,一看四不像,不顺眼,于是怀着一颗不安的心向张秘书请教。张秘书对父亲一向和颜悦色,这次照例没有责骂他,而是耐着性子示范如何复写材料。就这样,父亲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很快熟悉了所负责的所有业务工作,尤其是蜡板刻得既快又工整,为了能及时油印出第二天的材料,经常要加班到深夜。
三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过去了,从看门房的张大爷到公社的白五艮书记都对他赞不绝口,公社党委会研究决定继续聘用他,还批准他加入共青团,感觉自己的追梦之路宽了一些。
三屯堡是左云县数十座古堡里的其中一座,建于明隆庆年间,古堡的北面就是闻名遐迩的左云明长城。工作之余父亲常常换上胶鞋、提上胡琴步出古堡从八台村或是宁鲁村登上古长城,长久地瞭望,瞭望长城内外的广袤大地,想自己一个穷孩子有幸上了学而且还迈进政府门槛成为了一名公务员,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托了共产党的福,自己无以为报,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倍努力、勤奋工作,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想到此,他操起那把胡琴娴熟地拉了起来,欢快悠扬的琴声在周边回荡着,长城以及周边的一草一木也在分享父亲的喜悦之情。
“命运之神” 继续眷顾着父亲。第二年四月的一天,左云县武装部杨爱荣科长来三屯公社检查民兵工作,无意中发现父亲蜡板刻的颇有功力,干活又干净麻利,公社大院从干部到职工都在咵他,杨科长有意让他去县武装部当通讯员兼公务员和打字员。父亲在左云中学上学时经常路过位于左云鼓楼街的武装部大院,也知道武装部是部队建制,羡慕那些穿军装、挎手抢的军人威风凛凛地出进大院。听说要让自己去武装部工作,而且要成为正式职工,虽说是个通讯员,还没有军籍,可那也好比是步入了天堂,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可以心无旁骛地专心工作,自己的追梦之路就会更加顺畅。当杨科长征询父亲意见时,他没有丝毫犹豫痛快地答应了。
父亲怀揣着梦想,带着微笑来到武装部这个大平台上来追梦。他是一身兼三职,那个年代的通讯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全靠两条腿和一张嘴,上传下达;而公务员主要工作是负责武装部首长的办公室、会议室的内务整理、收发报刊和文件;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用打印机及时打印并油印出所需文件资料。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一边熟记字盘,熟练打字技术;一边增进刻板功力和美术技巧,创造性地为每期的工作简报上编排上插图,简报办得图文并茂,生动新颖,同时为了及时交付所需材料,常常要加班到第二天凌晨,因此常常能见到“凌晨四点左云县城”的模样,这种创新工作方法,甘于吃苦的工作作风受到了部首长的赞赏。
比较公社工作而言,武装部的工作内容更加繁重,需要承受的压力更大,父亲常感觉既紧张又劳累,好在他仗着年轻有劲、干活细致又勤快,尊重部里每位工作人员,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部领导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一天,杨爱荣科长和刘祥秘书拿出父亲的一摞入党申请书说明天要上会研究他的入党事宜,心情复杂的他竟然一夜未眠。
父亲清楚地记得1963年6月25日这一天,武装部召开支部会研究吸收预备党员事宜,同时有三名同志需要上会表决通过,其中一位少尉级参谋和一位准尉级参谋竟然未获通过,表决通过的只有父亲一人,他还特意看了墙上的挂钟,显示时间为9点15分,那年他才19岁,而且还是个没有军籍的通讯员,觉得自己与那两位军官一个地上两个天上,根本没有可比性,也许自己比他们幸运了一些;同时,这件事也在武装部大院里引起了轰动,成为了当时的头条新闻,仿佛长了翅膀似的从这个办公室飞到那个办公室,从武装部大院飞出了左云县,飞到了雁北军分区大院,他一下子成了武装部的名人,也成了左云县的名人,拥粉无数,也许那个时候未婚的母亲也是铁粉之一。
父亲像是做梦,其实是在圆梦,圆了自己多年来的入党梦。当入党介绍人杨爱荣科长和刘祥秘书向他祝贺时,他激动地差点哭出声来,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那个最幸福的人,这也是他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喜事,震惊了他,同时也坚定了他要紧跟共产党走下去的决心和信心。从此父亲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把身边的每项工作,哪怕是件细小的工作都视为是党交给的重要工作,也视为党对自己的严峻考验,竭尽全力地去完成好。他继续保持着敬业精神,忘我地工作,痴心地学习,学党史、学技能,吸收营养,增长才干,经过一年预备期的考察,于第二年转为正式党员,
父亲成为了正式党员,从兴奋期到冷静期,他始终记着自己入党时的初心和使命,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圆了入党梦,但追梦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还要继续往下走。无论从最初时的普通党员到基层领导干部,一直到2004年退休后,他仍然保持着共产党员那抹“中国红”底色不变。他是退休不退色,继续服务于老百姓,主动为小区居民疏通下水道、主动为小区清理垃圾、主动修理住宅楼宇门、主动为腿脚不便的邻居代买蔬菜,常常会即兴拉上一段胡琴为晨练的居民们助个兴。他所做的这一切不是在作秀,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真诚,不图任何回报,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时间如白驹过隙,回忆往事种种, 父亲16岁参加工作,20岁入党,从当年的公务员到如今的古稀老人,一路走来,他从未忘记入党誓言,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刘胡兰就是他一生的榜样。他经常对人们说:“刘胡兰连死都不怕,我还怕什么困难。”有了这样的坦然和无畏,父亲面前,酸甜苦辣都不算什么,他把喜怒哀乐当成歌来吟唱。
这就是父亲的追梦历程,烙有那个时代和那一代人特有的印记,入党是他一生的最大梦想,在他20岁时圆梦成功,但他并未止步,而是沿着追梦这条路继续往前走,不曾回头。其实,在我们的眼里,父亲的那摞奖章和证书都是那样的耀眼,熠熠生辉,伴随着他一路前行……

作者简介:杜永红,山西左云人,山西大同市作协会员


世纪凤凰网,新闻媒体,国际新闻,国内新闻
0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外交部 国侨办 中纪委监察部 中国法院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会员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业信息化部备案号晋ICP备18012423号-1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新闻杂志社  中华艺术家杂志社 北京航空联馆会  

新闻  13613478631  QQ:532801351 邮箱:532801351@qq.com 网址:http://www.sjfenghuang.com

中华艺术家杂志社,

本站稿件来自世纪凤凰网